接口测试的流程和步骤实例(接口自动化测试流程是什么)
本文目录
- 接口自动化测试流程是什么
- type-c接口的IP67防水测试/气密性检测流程是怎样的呢
- 请问Jmeter进行接口功能测试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 api接口测试的步骤
- 接口测试用例怎么设计
- 做接口测试的流程一般是怎么样的
- 接口测试流程是怎样的
- Jmeter实现接口测试
- 接口自动化测试流程是什么样的
接口自动化测试流程是什么
了解了接口测试是什么之后,怎么做接口测试呢?接口测试的流程其实和功能测试流程类似:接口测试计划-接口测试用例-接口测试执行-接口测试报告。测试用例设计的依赖对象主要是需求说明书和接口文档。
***隐藏网址***
1.不同的接口参数覆盖不同的业务场景;
2.在后台构造合适的数据来满足接口的测试用例;
3.根据接口的返回值,断言其是否返回期望结果,并查看数据库验证;
4.测试用例涉及多个步骤的,应对涉及的步骤都验证;
5.删除测试过程中产生的结果,确保每个用例执行前都是一个清洁的环境
type-c接口的IP67防水测试/气密性检测流程是怎样的呢
IP67标准为水深度为1米(测试压力设置在10kPa左右)。一般测试时会提高压力,在15-20kPa压力下,将测试夹具与Type-C接口气密性测试机连接后进行防水性能测试。设置好测试参数后,即可将Type-C待测产品放置在测试模具中进行检测。具体测试步骤是,将Type-C接口待测产品放置在夹具中,按下工装的开始按钮,气缸自动下压将密封圈压紧,侧位气缸实现密封,启动戈埃尔(GOEL)Type-C接口气密性测试机(气密性测试仪)依据设定好的参数实现自动检测。水槽若有气泡产生,证明不合格,若无气泡产生,就证明是合格的。检测结束气缸自动抬起,作业员取出产品,放入下一个产品继续进行下一轮密封性测试/防水检测。
type-c接口
type-c接口的IP67防水测试/气密性检测
请问Jmeter进行接口功能测试操作步骤是怎样的
操作步骤:
1、指定接口功能测试相关测试计划
2、从 API 文档提取接口清单
3、编写测试用例并设计测试数据
4、编写测试脚本并导入测试数据
5、执行脚本并逐条比对每条测试数据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
各步骤主要实现:
1、指定接口功能测试相关测试计划
对程序不同模块进行任务划分,一般包括: 模块以及相关描述,指定该模块主要责任人,工期,预期产出以及当前进度等
2、从 API 文档提取接口清单
API 文档对各个接口实现具有完整且详细的流程说明,以及举例,但是对于我们测试而言,内容相对冗余,测试前期,一般会对API文档的各个接口,进行简化,压缩,提取接口测试时必须数据,以提高接口测试效率,其中简化压缩的结果就是接口清单
3、编写测试用例并设计测试数据
功能测试时,模拟用户的多样性操作设计测试数据是核心实现之一,该过程大致通过两步骤实现:
步骤1: 设计测试用例,该过程是抽象的非具体的实现,是要声明预期使用那些类型的测试数据,而不设计具体数据,设计测试用例时原则主要有如下几点:
a)、覆盖所有必选参数
b)、组合可选参数
c)、设计边界值数据
d)、设计超出范围的数据
e)、覆盖所有枚举值
f)、设计错误数据
g)、设计特殊符号数据
.....
另外,设计时需要在测试用例中声明该接口访问的 URL,请求方式以及预期结果等
步骤2: 根据测试用例声明的数据类型,设计具体的测试数据,此过程为具体非抽象的实现,最终设计的数据一般会被保存在csv文件中
4、编写测试脚本并导入测试数据
功能测试时,需要针对同一功能脚本提交多条不同的测试数据,此实现中,一般使用 CSV Data Set Config 来读取批量数据,动态的参数化的获取并设置测试数据,可以提高测试效率
5、执行脚本并逐条比对每条测试数据的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是否一致
步骤4批量操作完毕,要将提交的每条测试数据的执行结果与测试用例中对应的执行结果,相比对,如果预期与实际结果一致,一般无 BUG,不一致时,则可能有 BUG,当然对具体实现有疑议,可以写入备注
以上内容均来自传智播客论坛,还有相关配套视频课程。找不到就官网对话框领取。
api接口测试的步骤
1、拿到接口文档的时候先分析文档,分析的内容有:请求类型、必填项、选填项、入参、出参及描述
2、编写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编写参考下图;
3、利用eolinker、jmeter或者其它接口测试工具执行测试用例;
(在接口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前端测试出的bug都属于前端开发人员)
5、接口测试完成后再进行前端的功能及UI交互测试;
6、提交buglist清单,修复后一定要回归测试。
具体可以在eolinker在线使用了解: www.eolinker.com
接口测试用例怎么设计
在开始接口测试之前,我们想一下,接口测试的流程是什么?说到这里,有些人就会产生好奇和疑问,心里mmp:接口测试要什么流程哈???不就是参考接口文档,直接利用接口测试工具(例如jmeter和postman)测试。。。其实,如果一个project中,只是几个接口,你完全可以做临时的接口测试,但project可不止几个接口,少则几十条接口,多则成百上千接口。另外,如果你公司的这个项目,第一次做接口测试。而且古人说过:“无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哈,我们还是有必要严格遵守接口测试的流程。
二、接口测试的流程
接口测试属于功能测试,接口测试的流程类似于以往的功能测试。接口测试的流程如下:
测试尽早找开发拿接口文档(需求文档);
根据接口文档编写测试用例(用例编写可按照以往规则写,比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场景法等设计方法);
执行测试,查看不同的参数请求,接口返回的数据是否达到预期

三、为什么要写用例
理清思路,避免漏测和重复测;
提高测试效率;
跟进测试进度;
更好的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复现问题;
跟进重复性工作;
告诉领导:我做过;
接口测试流程中的一个产物(测试用例)
上面7点,有用例,自己心中有数,不用一个测试点重复测好多次,也避免漏测。
做接口测试的流程一般是怎么样的
***隐藏网址***
1. GET 方式传递参数
//先将参数放入List,再对参数进行URL编码
List《BasicNameValuePair》 params = new LinkedList《BasicNameValuePair》();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param1", "数据")); //增加参数1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param2", "value2"));//增加参数2
String param = URLEncodedUtils.format(params, "UTF-8");//对参数编码
String baseUrl = "服务器接口完整URL";
HttpGet getMethod = new HttpGet(baseUrl + "?" + param);//将URL与参数拼接
***隐藏网址***
try {
***隐藏网址***
Log.i(TAG, "resCode = " + resp***e.getStatusLine().getStatusCode()); //获取响应码
Log.i(TAG, "result = " + EntityUtils.toString(resp***e.getEntity(), "utf-8"));//获取服务器响应内容
} catch (ClientProtoco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2. POST方式 方式传递参数
//和GET方式一样,先将参数放入List
params = new LinkedList《BasicNameValuePair》();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param1", "Post方法"));//增加参数1
params.add(new BasicNameValuePair("param2", "第二个参数"));//增加参数2
try {
HttpPost postMethod = new HttpPost(baseUrl);//创建一个post请求
postMethod.setEntity(new UrlEncodedFormEntity(params, "utf-8")); //将参数填入POST Entity中
***隐藏网址***
Log.i(TAG, "resCode = " + resp***e.getStatusLine().getStatusCode()); //获取响应码
Log.i(TAG, "result = " + EntityUtils.toString(resp***e.getEntity(), "utf-8")); //获取响应内容
} catch (UnsupportedEncoding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ClientProtocol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接口测试流程是怎样的
我们在做接口测试的时候需要根据流程进行,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下面我们就从测试前、测试中、测试后讲下接口测试的流程
①测试前
1.接口测试计划制定
2.接口测试用例和数据的准备
3.接口测试环境准备
4.编写接口测试脚本
5.测试前准备操作
6.测试脚本调试
7.接口测试内容制定
②测试中
1.接口测试的执行策略(包括执行轮次和顺序)
2.接口测试执行过程监控到失败后的重试
3.线上只读接口的测试
③测试后
1.测试后产生垃圾数据的清除
2.测试失败原因分析
3.接口测试bug的提交和回归验证
4.线上监控到紧急bug的验证
5.接口测试后复盘总结
我朋友当初在黑马程序员学习时候就直接整理文档给了我一份,这些也都有。
Jmeter实现接口测试
利用Jmeter做接口测试怎么做呢?过**的是超级简单。
明白了原理以后,把零碎的知识点填充进去就可以了。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管学什么,我一直都强调的是要循序渐进,和明白原理和逻辑。这篇文章就来介绍一下如何利用Jmeter做接口测试的流程,主要针对的是功能测试。暂不涉及到自动化测试和性能测试的内容。
一把来说,主要的步骤都大差不差。
第一步:通过分析API文档和需求文档提取接口清单 。
也就是说,接口测试工作人员工作的开始就是从API文档和需求文档开始的。所以进入公司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拿到API文档和需求文档来了解,来看,来分析。从其中提取接口清单的话,主要是因为API文档中有很多冗余,不必要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对于开发人员是有用的,但是对于我们测试人员是没有用的,所以要去除冗余,提取关键信息。
那么怎么提取呢?方法也很简单,从功能模块和方法模块对API文档中的内容进行提炼,提炼的关键是接口三要素:url+方法+参数+返回值。我的建议是可以先将所有的url提取出来,基本上一个url就是对应一个接口的,这样一条线把整体拎起来,就感觉混乱的局面清晰多了。
当然工作中,有的时候我们是可以直接拿到接口清单的,因为清单这个事情一个团队做一份就好了,并不是说要每个人都做一份。但是我们自己得会,得有这个能力。之前看到过一个面试题,问的是,如果没有API文档,怎么做接口测试?
其实问的就是如果没有API文档,应该怎么提取接口清单的问题。很简单,根据需求文档和原型图来提取。有的公司不正规,确实是没有API文档的。或者有的公司API文档写的不规范,那提取的时候,就很考验测试人员的经验和能力了。所以如果能找到遵循restful风格写的优秀API文档,那就好了,提取的时候很方便。
第二步:针对接口清单,做单接口测试和关联接口测试。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单接口测试和关联接口测试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这涉及到业务逻辑测试和功能点测试等。但是在测试的时候,他们的逻辑和方法是类似的。
当然这里主要介绍的是单接口测试,因为单接口测试时会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而关联接口测试一般是建立在单接口没有问题的前提下的。换个角度来说,就相当于是两个层次,单接口测试是基础,而关联接口测试是拔高。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做呢?比如我们这里已经选定而来某一个接口来测试。
首先,根据选定的接口来搭建测试框架 。
接口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无非就是url、方法、参数、返回数据这四块。这样就意味着,一个接口的框架是固定的,只不过每次传输的数据和返回的数据可能会不一样而已。所以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搭建测试框架。
那么怎么搭建呢?这里就要用到从API文档中整理出来的接口清单和Jmeter了。从接口清单里,可以拿到当下接口的url+方法+参数+预期返回数据。这就是我们搭建测试框架的依据。接下来用Jmeter搭建。
首先需要打开Jmeter,然后基于测试计划,创建线程组,基于线程组创建HTTP请求。考虑到单接口测试,一个框架,要测试N多个数据,而且后面的接口可能也要用到同样的ip地址、同样的content-type,所以一般会先创建一个HTTP请求默认值,将一些可能会重复用到的信息填进去,比如说端口号、协议之类的。如有必要还需要添加HTTP信息头管理器,放一些user-agent、content-type等内容。
好的,有了这两个基础就可以来创建HTTP请求。在新的请求里,已经填写的端口号呀、ip地址呀之类的就无需填写了,只需要填写方法之类的即可。那么搭建框架在哪里搭建呢?一般会考虑para或者body里。比如说,要提交一段json格式的数据,那么就要用body(消息体)来提交,如下图所示。
将从接口清单里拿到的json数据填写到消息体数据里,然后将需要不断传入的数据进行参数化设置,那搭建测试框架就算是完成了。接下来只需要把数据一条一条传入进行测试即可。
那么如何把数据进行传入呢?
其实我们在下面的这篇文章里已经介绍了,传入数据的方法有四种,但主要使用的还是csv data set config 和函数。做功能接口测试,用csv就足够了。那么具体怎么用呢?
星空下:软件接口测试工具Jmeter使用核心详解12 赞同 · 0 评论文章
基于当前的线程组或者请求创建CSV数据文件配置组件。如果这份数据只有这一个请求会用,那么就基于请求创建即可。如果这份数据会被这个线程组里的多个请求使用,那么就基于线程组创建。
创建了以后就需要填入文件了呢?可是文件在哪里呢?这个时候就要稍微停一下jmeter的操作,先去针对当前接口设计测试用例并形成有关文档了。有关于功能接口测试的用例设计,我们之后会专门用一篇文章来介绍,这里先带过。这是因为设计测试用例是做测试过程中最核心的一步。
在测试用例设计完之后,可以将其保存在一个txt文档里,采用utf-8编码,保存到Jmeter脚本的同一父目录下。然后按照上面那篇文章里的设置方法进行设置即可,注意路径可以采用相对路径,便于数据文件的拷贝和使用。
csv组件设置好以后,数据源有了,变量名有了,变量名的赋值也有了,接下来就只剩引用参数就可以了。在测试框架里需要引用参数的地方引用,引用的格式是${参数名}。到这里,针对于某一个接口的测试工作就准备完成了。
然后在Jmeter里面添加查看结果树组件,执行请求,依次查看结果 。看一看返回的数据和我们的预期结果是否一致,不一致,那可能就是一个bug。
做一个小小的总结吧,用jmeter做功能接口测试,其实很简单的。逻辑和原理都是类似的,如果遇到新的项目,可能说会用一些新的组件而已,那百度一下几分钟的事情。在学习软件测试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怂,不要看起来说怎么要学的东子这么杂这么多,只要能够拎出其中的线索和主干,然后把一些零碎的点给组装上去,就会感觉,哇,忽然之间,好有条理。
接口自动化测试流程是什么样的
就是使python去实现接口测试,说白了就是写一些测试逻辑。python去写,速度快,简单python也有很多自动化测试相关的工具。roboframework,是一个自动化测试框架,写自动化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