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接种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会持续多久)
本文目录
- 接种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会持续多久
-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有什么症状
- 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新冠疫苗接种后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
- 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新冠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 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数据公布,全国接种人群都出现了哪些不良反应
- 接种新冠疫苗有哪些副作用
- 大家注射新冠疫苗后都有什么反应
接种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会持续多久
目前新冠疫苗一般指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主要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这次国内接种的新冠疫苗为全病毒灭活疫苗,也就是通过化学等方法使新冠病毒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同时保留能引起人体免疫应答活性而制备成的疫苗。那么,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呢?接下来为大家解答一下。
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目前新冠疫苗经过严格的不良反应监测和追踪观察,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但由于时间过短还不能够确定,通常每一种疫苗都是有不良反应,所以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也不例外。虽然现在新型冠状病毒已经研发成功,但是也有可能会引起高热,出疹子以及硬结或者是出现浑身酸痛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出现过敏的症状。但因为人的体质不同,它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是不一样的,必须要经过大量人以及时间慢慢才能够发现。
接种新冠疫苗的注意事项
1、不适合接种的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正处在发热、感染等疾病急性期、患免疫**或免疫紊乱的人群以及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患者等人员。所有接种人员在接种前要详细阅读知情同意书,身体不适可暂缓接种。不在18-59岁接种年龄段范围的人员,需要等待进一步临床试验数据披露,明确是否后续能够接种。
2、接种新冠病毒疫苗前要了解新冠病毒疫苗的禁忌症知识,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如果自己不很清楚是否属于禁用人群,接种时主动提供健康状况,接种点的医生会判断是否可以接种,好好休息,让身体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生理状态,最好不要空腹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建议穿方便穿脱的宽松衣服,按组织接种人员通知携带身份证、手机等物品,佩戴好口罩前往。
3、接种期间全程佩戴口罩,按接种点标识有序排队,保持一米以上社交距离。向医生主动提供自己健康状况,近期服用的药物信息,并如实填写知情同意书。如果接种部位有伤口,尽量避开伤口选择另一侧接种,接种完毕,需在接种点留观30分钟。止血棉签丢入医疗垃圾桶或黄**疗废物垃圾袋中。
4、接种疫苗之后在接种点留观区观察30分钟,无不适症状后才可以离开接种点。接种当日注射部位保持干燥并注意个人卫生.如果出现持续发烧等现象,应及时就医并向接种单位报告。
以上即是对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的介绍,希望以上这篇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身体健康,生活愉快。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有什么症状
1、打完新冠疫苗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过敏症状,比如局部的红肿、疼痛、硬结等,也有可能会导致发热等症状,由于个人体质不同,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也有所差异。
2、打完新冠苗之后,一定要密切观察自身状况。如果出现了发热症状不要过度担心,如果体温低于38.5℃,可以通过物理降温的方式来达到退热的目的。
3、如果体温大于38.5℃,并且持续的时间已经超过2~3天,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师指导下采取药物治疗。
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临床上每一种疫苗都是有不良反应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也不例外。现在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研发阶段,但是也有可能会引起高热,出疹子以及硬结或者是出现浑身酸痛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出现过敏的症状。
现在还不能完全确定,必须等疫苗,大剂量临床应用后,才会一点点观察到是否有不良反应,因为人的体质不同,它所引起的不良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患者必须要经过大量人以及时间慢慢才能够发现。
新冠疫苗接种不一定所有人都会出现不良反应,但是少部分人也会出现一定的不良反应,可以表现在局部或全身。
1.局部。注射了新冠疫苗,可能会表现出注射疫苗的皮肤,出现局部的发红、肿胀、疼痛等现象。还可以表现出来其他的症状,比如皮疹等,但是概率比较小。建议与其他的皮肤疾病相鉴别,如湿疹、荨麻疹等。另外,还可能伴随消化道的症状,如腹痛、呕吐等。应该注意,与自身可能患有的消化道疾病相鉴别,如消化不良等,防止忽略疾病治疗。
2.全身。全身出现的不良症状,主要可以表现为发热、乏力、头晕、肌肉酸痛等。发热时,主要表现为低热,即不超过38℃。另外,一般注射新冠疫苗以后,出现的不适感不会太严重,且2~3天可自行好转。若没有得到好转,反而更加严重,建议考虑其他可能,如过敏等,建议及时就医。
新冠疫苗接种后会产生哪些不良反应
”如今,在全国民众的共同努力之下,新冠病毒的控制也取得非常良好的效果。有关部门还研制出了新冠疫苗。其实在注射新冠疫苗之后,有些人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的反应。不过多数情况下都会出现疼痛或者是红肿的现象,也有少部分人可能会出现发热或者是呕吐腹泻的症状。由于每个人的身体都是有差异性的,所以说,出现反应的人群也是不同的。所以在注射完疫苗之后,最好不要劳累,多休息,这样才可以避免出现感染。
我们可以发现,自从新冠疫苗免费推行出来之后,接种的人群并不是特别的积极。根据有关人员表示,主要是因为人们害怕接种完疫苗会有一些不良的反应。其实国家在推行免费疫苗政策的时候,就对于适宜接种的人群做出了规划,他们表示一般在18岁以下的人不要求注射新冠疫苗。对于18岁以上的人群来说,最好去接种疫苗。除此之外,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不注射疫苗。因为当我们打开国门的那一刻,将会存在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注射了疫苗,将会大大的减少危险的出现。
虽然注射完疫苗之后,并不会完全的将病毒抵抗在身体之外,但是可以大大的降低人体的死亡概率。因此我们应该积极的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注射新冠疫苗,这样有利于国家对疫情的控制。身为这个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只有积极的听从指挥,才能有助于国家政策的推行。
我们可以发现每个孩子在出生之后,都会接种各种各样的疫苗。国家之所以对儿童开放免费的疫苗,就是想要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这样他们就会免受病毒的侵袭,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所以说国家对民众的关爱,可谓是用心良苦。
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从前期新冠病毒疫苗临床试验研究结果和紧急使用时收集到的信息,我国新冠病毒疫苗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与已广泛应用的其他疫苗基本类似。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接种部位的红肿、硬结、疼痛等,也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
后续相关部门还将继续加强不良反应实时监测和评估。
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有哪些不良反应?
中国疾控中心免疫规划首席专家王华庆介绍,目前根据前期临床实验的结果和紧急使用接种的一些信息,在接种新冠疫苗后出现的常见的反应,和其他灭活疫苗相比没有太大的差别。
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局部有一些反应,还有就是出现全身反应。局部反应包括注射之后局部的疼痛、肿、痒等,这些都是一般反应;在全身反应方面,现在监测到的主要有发热,还有一些个别的接种者出现疼痛,也有乏力的情况发生。
局部的反应也好,一般反应也好,一般是不需要处理的。如果发热超过38.5℃,或者局部红肿特别厉害,这种情况就需要就医,可能还有一些其他的情况出现。
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尽量分开接种
根据既往经验,灭活疫苗可以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但由于目前缺乏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的相关研究,因此,建议在技术指南等文件明确之前,新冠疫苗与其他疫苗还是尽量分开接种。
通常对疫苗或疫苗中任何一种成分严重过敏者是接种禁忌对象。对于发热、急性疾病期患者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者,一般属于缓种对象。具体到新冠疫苗的接种禁忌,必须严格遵守新冠疫苗说明书的规定。
接种新冠疫苗应该注意的事项主要包括: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疾病、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
接种时,需携带相关身份证件,如果是儿童,需携带预防接种证,同时,根据当地防控要求,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
接种后,需留观30分钟,这一点很重要。
回家以后,如果感到身体不适,怀疑发生接种不良反应,应该立即报告给接种单位,需要时要及时就医。
接种第二剂次新冠疫苗约两周后
可以产生较好免疫效果
从前期新冠疫苗临床试验研究可以看到,接种第二剂次疫苗大约两周后,接种人群可以产生较好的免疫效果,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接种疫苗是履行控制传染病流行个人应尽的义务
根据前期研究,要阻断新冠肺炎的流行,人群中要有70%左右具有免疫力。人群的免疫力一方面与疫苗的保护效力有关,另一方面与人群的接种率有关。
当疫苗的保护效力是80%,疫苗的接种率要达到75%,才能使人群免疫力达到70%。所以,人群的接种率对形成免疫屏障非常重要。
人群免疫屏障的建立,需要人群中有足够高的接种率,也就是绝大多数人都接种疫苗。如果不接种的人比较多或大多数人不愿去接种,就形成不了免疫屏障,有传染源存在时,容易出现疾病的流行。接种疫苗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履行控制传染病流行个人应尽的义务。
新冠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哪些
1、我国新冠疫苗有效期多久: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负责人、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目前新冠病毒发现的时间还不到一年,还不能下结论说新冠疫苗能保护多长时间,需要后期跟踪研究。
2、新冠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头痛发热,还有接种部位局部的红晕,或者出现硬块,另外还有一些人有咳嗽、食欲不振等一些常见的不良反应。
新冠疫苗接种不良反应数据公布,全国接种人群都出现了哪些不良反应
5月28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全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概况,截至2021年4月30日,新冠疫苗接种2.65亿剂次,不良反应为31434例,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为每10万剂次11.86%。
新冠疫苗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于各类疫苗的平均水平,无论一般反应,还是异常反应。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公布的数据来看,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
一般反应分为:一、高热(2722例/10万剂次)
高热指的是体温大于等于38.6℃,这也属于不良反应中的一般反应,一般来说两三天就会有好转,不会对身体造成其他影响。
二、红肿(675例/10万剂次)
红肿也是属于一般反应,红肿指的是接种疫苗之后接种位置出现发红甚至微肿的状态,直径大于等于2.6cm。这和疫苗接种者的个人体质是有很大关系的,红中1~2天可以消失。
三、硬结(304例/10万剂次)
硬结指的是接种者接种位置出现硬块以及变硬的情况,直径大于等于2.6cm。出现此类症状的接种者不需到医院接受治疗,七天以内可以缓解。
在不良反应中,一般反应为26078例,占比为82.96%。一般反应主要是指一次性或者是轻微的集体反应,这和疫苗的特性有关。
除了这些不良反应之外,接种者还会出现注射部位疼痛以及乏力,疲倦或者是食欲不振等反应,这些反应两天左右可自行好转。
异常反应一共有5356例,占比为17.04%。
主要的异常反应有:一、过敏性皮疹(3920例/10万剂次)
二、血管性水肿(107例/10万剂次)
三、急性严重过敏反应(75例/10万剂次)
异常反应指的是接种者在接种疫苗时,机体组织器官功能损害,异常反应的发生概率极低。除此之外,异常反应中还有严重病例188例/10万剂次,发生概率为0.07%/10万剂次。
出现异常反应之后,接种者需要到医院进行诊治,也要向接种部门报告,这样才能针对反应作出诊断。
新冠疫苗的不良反应一直都是公众关心的话题,这也是很多人没有接种疫苗一直处在观望态度的重要原因。
除了中国之外,其他国家也在紧锣密鼓的接种疫苗,关于疫苗的不良反应都是很透明化的,因为网络信息很发达。
疫苗接种禁忌一、由于感冒,伤口感染等引起发热,体温超过37.3度,暂缓接种。
二、及慢**隐藏期以及发作期,暂缓接种。
如果及慢**控制的很好,不处于发热期,也是可以接种疫苗的。
但有很多人接种疫苗之后产生不良反应,都处于及慢**的隐藏期,所以没有及时发现。
对于这种情况,可以提前到医院做体检,检查没问题之后再正常接种疫苗即可。
三、重大手术或者是放化疗期间,暂缓接种。
四、荨麻疹发作期或者是皮肤瘙痒,暂缓接种。
五、身体处于不适状态,比如说恶心,呕吐,胸闷,心脏不舒服等,都要暂缓接种。等不适情况缓解,或者是到医院检查没什么问题之后再接种疫苗。
不属于疫苗不良反应的情况为:一、疫苗接种者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慢性疾病潜伏期,接种之后产生的一些不良反应及偶合反应。
二、因接种者心理因素产生的不良反应。
有很多人在接种疫苗时,情绪过于紧张或者是害怕,这个时候集中疫苗很有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情绪稳定之后,不良反应就会消失。
三、疫苗出现问题,比如说疫苗质量或者是接种人员工作不规范等。
注意事项:进行疫苗接种时,一定要向接种人员如实告知身体状况以及禁忌,这样接种疫苗出现不良反应的在率会大大降低。
60岁以上老人或者是急慢**患者,一定要进行检查之后再接种,这样才能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疫苗接种是很有必要的,所以为了保护自己和他人,一定要积极接种疫苗,这样才能形成群体免疫。
接种新冠疫苗有哪些副作用
1、与其他任何疫苗一样,接种新冠灭活疫苗也可能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如接种部位的酸胀、红肿、疼痛、瘙痒等,极少数人因个体差异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头痛、肌肉酸痛等,一般不需要处理,2-3天后大多可自行恢复。如果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过久,如发热,体温达到39℃以上或持续时间超过三天,不排除出现继发感染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行诊治。
2、目前尚未监测到发生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由于疫苗所含成分的特异性属性,有可能诱发过敏性反应,这是疫苗本身的特性之一,由此产生的不良反应不代表疫苗本身的质量和安全性存在问题,所以对于曾经有过敏史的人群,在接种前一定要如实告知医生,由医生判定是否能够正常接种,切不可有所隐瞒,从而导致意外不良反应发生。
大家注射新冠疫苗后都有什么反应
因人而异。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都不一样,所以打完新冠疫苗之后出现的反应也有所差异,比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局部的红肿、疼痛、硬结等,全身的头痛发热、恶心呕吐、肌肉酸痛、腹泻等。
但这些症状一般都比较轻微,一般只要多喝水、注意休息,2-3天内就能够缓解,如果症状长期未缓解或者有加重情况时,那么建议患者最好是及时去医院就诊,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接种禁忌:
疫苗不宜接种的人群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处于发热期的人员;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的人员;患有血小板减少症或出血性疾病者;
惊厥、癫痫、脑病、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史或家族史的患者;已被诊断为患有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HIV感染、淋巴瘤、白血病或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患者等。
其他禁忌症还包括:严重的肝肾疾病、药物不可控制的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症、恶性肿瘤;各种急性疾病或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期;严重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血管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