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无人机防御系统(无人机反制系统是什么)
本文目录
- 无人机反制系统是什么
- 反无人机是使用的什么技术有用吗
- 有人了解反无人机系统吗
- 如何高效处置可疑无人机拍照片并控制相关人员
- 无人机反制系统的十大品牌主要有哪些
- 反无人机系统可不可探测无人机
- 反无人机防御系统需要哪个部门验收
- 在无人机防御方面,主要采取哪些技术上的手段
- 航天科工反无人机体系将首次参展第十四届中国航展,有哪些产品
无人机反制系统是什么
反无人飞行器系统由搜索系统、光电跟踪系统、射频干扰系统及显控单元四个主要分系统及模块构成。其中,搜索系统完成对任务区域低空目标的监视及位置指示功能,由搜索雷达和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构成,两种体制的搜索系统可根据环境独立使用或配合起来使用以提高探测性能;光学跟踪系统完成对目标的自动跟踪功能,使得射频干扰系统的定向天线能够实时对准目标;射频干扰系统用于完成对目标无人机GPS和无线遥测链路的定向射频干扰功能,使得无人机失去控制,无法继续飞行;显控单元主要完成系统的状态监测、控制、态势显示及人机交互功能。
无线电频谱监测系统提供对无人机的远距离探测(有效发现距离≥3km),搜索雷达提供对无人机的远距离探测(有效发现距离≥1.5km),两者探测数据根据使用环境进行数据融合后,引导光电跟踪系统实现对无人机的可视化跟踪,最后,射频干扰系统屏蔽无人机的飞控信道和导航信号,驱离/迫降无人机。
反无人机是使用的什么技术有用吗
有用的,每年举办的无形截击比赛就有很多技术,有无线电被动和和雷达主动探测两种技术,配合光电查证无人机目标,干扰距离一般在3公里以内。具体方式是光电系统快速速响应雷达定位信号,通过远望监控摄像机系统准确识别空中无人机目标;同时针对所有的卫星定位信号进行一定范围内的干扰屏蔽,包括:UHF/GPS/北斗/格洛纳斯/伽利略;同时可对无人机常用的ISM 2.4G及ISM 5.8G频段进行干扰屏蔽,迫使无人机遥控、图传定位、信号中断,达到迫降/返航/悬停的功能。
有人了解反无人机系统吗
反无人飞行器系统由搜索系统、光电跟踪系统、射频干扰系统及显控单元四个主要分系统及模块构成。
探测分为三大块
雷达:(探测)
电扫雷达:特别贵一面可能上千万,预算少的朋友不要考虑了
机扫雷达:左右扫,6s一圈,雷达需要扫描到物体3次才能确定,也就是说6*3=18s 才能确定物体,会给一些无人机有可乘之机。
相控阵雷达:4-5面,面与面夹角90°,1.5秒确一个点,1.5*3=4.5s 就能确定物体,让无人机没有可乘之机。是市面上所有无人机反制使用量最多的雷达
但是实际中你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无人机看到有雷达之后,寻找障碍物进行躲藏,比如树后,或者其他障碍物之后,雷达就无法发现这个无人机了。
无线电:(侦测)
目前中国的无人机的频段都是1.5G,2.4G和5.8G频段
通过无线电侦测测向子系统对非法入侵无人机进行自动搜索、发现、识别和测向
无线电是通过频段来探测是否有无人机的出现,所以即使有障碍物,只要无人机发出相应频段,就可以探测到。
问题来了:为什么用了无线电探测还要使用雷达探测呢?
无线电无法发现静默飞行的无人机,什么是静默飞行?
静默飞行:说白了就是使用导航设定好路线的飞行。
光电:(跟踪)
光电其实就是一套跟踪系统,当无线电和雷达发现无人机之后进行跟踪锁定,给干扰打击提供定位
可见光监控(彩色,黑白):用于白天或白天的目标检测,验证和跟踪
红外热传感器:可应用于完全没有光线或低光照条件下检测发射到目标的红外线并识别无人机目标。
红外激光监控技术:用于夜间眩光条件下,提高目标监控分辨率
如何高效处置可疑无人机拍照片并控制相关人员
使用反无人机干扰机,无人驾驶致盲激光,使用追踪器,可以定位无人机操纵者的位置
如果你需要一种比物理拦截更微妙的方法,那么频率干扰可能就是你需要的,反无人机防御系统就是这样一种解决方案。它扫描无人机的天空,并使用自己的高功率无线电信号堵塞他们的控制信号。或者,如果您需要更便携的选项,一种精确的反无人机**,它使用有针对性的无线电信号来中断无人机控制,这与反无人机防御系统的操作方式大致相同。目前它的射程超过5公里,但在将来的版本中可能会达到更远的距离。再者就是使用雷达***。
反无人机激光器有点像反无人机干扰机,除了不会干扰无人机的控制信号,它们会干扰其相机。数码相机使用光线传感器来获取视觉信息,因此如果您用太多光线使该传感器过载,您可以将其关闭。
无人机反制系统的十大品牌主要有哪些
无人机反制系统目前TFN做的是比较好的,无人机干扰枪 MR56,无人机察打系统 FA545M 察打一体化无人机反制系统,安全防御系统,目前在安防 军工等领域用的非常多,市场比较认可
反无人机系统可不可探测无人机
反无人机系统可以探测无人机。反无人机防御系统主要由侦测探测单元、干扰压制单元组成。侦测探测单元负责实时采集无人机管控区域内的无人机信号,一旦发现非法入侵无人机会即时产生告警信息并传递给干扰压制单元,发射无人机干扰信号,将入侵的无人机进行驱赶或者迫降。
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已针对无人机出台一些严格的管理条例,将航模级无人机以及军事无人机都涵盖在内。根据规定,无人机操控员必须保证无人机在可视范围以内。
处理武器攻击,干扰也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在重要目标附近,通过GPS干扰,迫使无人机无法接收导航信号,就可能驱离或迫降民用无人机。俄克里姆林宫周边甚至采用GPS欺骗技术,将克里姆林宫附近的GPS信号置换为另一个区域的信号,让民用无人机“晕菜”,即便进入相关区域,也无法找到真正的目标。除了压制GPS信号以外,还可以干扰无人机的控制链路,使无人机失控,或获取其控制权,进而迫降、驱离无人机。
反无人机防御系统需要哪个部门验收
反无人机防御系统需要国家安全部门,公安部门,质检部门的验收,要确保安全性,不能导致其他电子设备故障,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不过这种设备一般都是国家安全部门,部队等单位使用,个人很少使用的,可以具体咨询验收流程
在无人机防御方面,主要采取哪些技术上的手段
1) 创新研制先进的无人机监测专用接收机和高速信号处理设备,实现对宽带、跳频等类型无人机信号的侦测接收和处理,能快速捕获和识别远距离微弱无人机信号;
2) 创新研制高增益、低噪声无人机监测测向天线阵,大大提升系统的监测灵敏度,有效提高侦测防御范围;
3) 采用无线电、光电等多种技术手段,使目标识别更准确有效,侦测防御能力更强;
4) 设计全天时、全天候和无人值守自动工作模式,这对于特别重点单位、重要区域进行全天时无缝安全防护至关重要;
5) 本系统采用可搬移式结构设计,设备装拆简单,部署灵活,开设快捷,特别适宜于在重大活动中对非法入侵无人机的监测防御。
主要功能
1) 对无人机信号进行自动、快速侦测发现、识别和测向定位;
2) 对无人机信号的频谱、工作参数进行测量、显示和记录;
3) 无人机款型自动识别;
4) 应用可见光、红外激光和热感应三光谱监视技术对目标进行识别、确认和锁定跟踪;
5) 对无人机的遥测(下行)、遥控(上行)和卫星导航信号进行精准强电干扰;
6) 发现无人机目标后自动告警,自动对无线电信号和图像进行记录取证;
7) 无线电干扰可采用人工干扰(人工启动干扰)或自动干扰(发现后自动启动干扰)两种方式。卫星导航信号干扰须采用人工干扰方式;
8) 采用拒止工作模式,系统可对指定空域或指定半径全周空域进行无线电干扰,阻止所防御区域内的无人机起飞或从外界侵入。
主要指标和工作参数
1) 监测频率范围: 20MHz~6GHz内无人机工作频段
2) 无线电监测范围: 半径>5km,增配辅助监测站时范围可扩展
3) 光电监视范围: 半径>2km(搜索式监视), 半径>5km(引导式监视)
4) 无线电干扰范围: >5km,增配辅助干扰站时范围可扩展
5) 监测响应时间: 2s
6) 监测防御时间: 7×24h(包括昼夜、全气候,不间断)
7) 设备总重量: 150Kg (不含辅助安装设备)
8) 最大输出功率: 380W
9) 最大功耗: 1600W
10) 供电: AC220/10A
11) 监测防御方式: 全自动,无人值守
航天科工反无人机体系将首次参展第十四届中国航展,有哪些产品
据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报道,中国航展是展示和交流先进武器装备的重要平台。此次,将有100多家参展企业带来最新研发的武器装备进行展示。航天科工集团作为唯一一家以“反无人机”为核心的航天科工集团单位,将首次参展本届航展,届时可充分领略其先进实力。而本次航展产品类别如下:
一、“反无人机”体系及系统
该体系是航天科工于2014年成立的国家级军工科技平台,承担着军工电子产业的技术支撑、信息安全保障等职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品体系和技术能力。此次航展,将展出该系统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具备全频谱、全天候反无人机作战能力;二是具备多模态融合能力,包括空面防御系统和空地一体化防护系统。
二、应急通信装备
航天科工应急通信装备主要包括应急通信车、应急通信模块等产品。应急通信车包括车载通信车、应急指挥车、移动远程指挥通信车。在应急通信装备领域,航天科工致力于满足各类紧急情况下对应急通信装备需求的新需求,本次航展上展示相关设备。
三、航空器材产品
航空动力产品方面,中航动力、航天动力为本次航展准备了航电产品。航天动力为本次航展准备了无人机动力测试平台。此次航展展台上展示了多款“四机”无人机。其中,中航动力首次展示航电产品。航天动力为此次航展准备了航天八院最新研制的“天燕”系列轻型多用途无人机。
总的来说,我国航天科工集团民用航空器材业务发展迅速,与众多国内外航空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该公司不仅以先进的航空器材产品为主,还积极参与航空工业民品及相关领域业务,如承担国家相关专项、国防科研项目、军用标准起草工作和航空维修工作。同时参与了多项军民用航空器材产品研制生产任务。